发布日期:2025-06-23 19:34 点击次数:124
图片
图片
刘薇(鸠竹)
图片
人物联,古联中没有此一种,但有些种类却与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,比如祠庙墓联、挽联、酬赠联等。现选几联来看。
武侯祠(前人)
誓欲龙骧虎视,以扫荡中原,惊风雨,泣鬼神,前出师表,后出师表;
时当地裂山崩,求缵承正统,失萧曹,见伊吕,西汉功臣,东汉功臣。
岳飞墓(喻长霖)
有汉一人,有宋一人,百世清风关岳并;
奇才绝代,奇冤绝代,千秋毅魄日星悬。
挽林则徐(胡林翼)
报先帝而忠陛下,两朝开济属宗臣,表续出师,千古英维同下泪;
佐天子以活百姓,万口欢呼起司马,家传画像,四方妇孺亦知名。
赠彭玉麟(曾国藩)
冯唐易老,雍齿且侯,三字故将军,匹马短衣春射虎;
左抱宜人,右弄孺子,孤山林处士,芦帘纸阁夜谈龙。
从这些联来看,无不以人为本事,无不以重本事为根基,倘若将题目都改为相应的人物,也没有什么不妥。可以当做人物联来欣赏,当然也可以当做人物联来剖析理解,从中求得一些方法。
古联自有古联的好,但古人的哲学与今人毕竟不同,看世界的眼光差异巨大,尤其是对待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,这种差别的反映比任何一处景胜都要明显。所以我们不能只研究古人的联,不研究今人的联。而且对于这个新属种,网络上的爱好者不少,值得一读的好作品也不少,大家研究起来也更亲切。
作人物联,从搜集资料,形成观点,立意,构思,到打磨成型,基本过程大同小异,自不必说,且人物联和其他属种一样,要想写得光彩夺目,也需要一些方法。具体到这些方法都是什么,这不是个我能回答得出来的问题。如果我们从过去见到的比较成功的作品中下一些功夫,可能窥得一些端倪,对初学者比较有启发。
下面选取九联,做九种方法解读,眼界有限,勉力为之。
一、精雕细刻
李贺(剑二十三)
避讳绝功名,奉礼郎早负初衷,懒向终南寻捷径;
招魂余恨血,唱诗鬼竟成奇谶,剧怜一叶到秋风。
不重敷发,但求稳重。其过程仿佛一个老玉匠得了一块璞玉,必先上下左右细细观察,哪里可用功,哪里须放过,揣摩之下,成品的大概已在心中,便着手精雕细刻起来。要琢玉,手里先要有玉料,这就需要大家认真的搜集整理资料,有时候要反复的检视资料,不厌其烦。然后才能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,从中抽丝剥茧。比如这一联中,避讳、奉礼郎、终南捷径、招魂、唱诗鬼、秋风,每一个关键词都可以从资料中找到,对于一个人物而言,足够丰富,也足够有内涵,可说是一块好玉料。当然检视资料,不是从中搜寻能够支撑对仗的关键词,在没有立意的情况下,那样做是肤浅的。当你意识到此料可琢的时候,又不需要出奇制胜,蛮可以尝试着把这个人物的事业生平情感等等条化理清,打磨精当便可了。
二、你侬我侬
王昭君(潘金莲)
骚情何必多,比大漠中原,小女子自知冷暖;
颂论直须少,使高居远定,上将军岂让琵琶。
孤峭冷俊,意味绵长。上下两比,设定了两个人物,他们好像在自说自话,却又好像在回答对方的质问,一个小女子,一个上将军,奇妙有趣。这联给人的启示和上一联完全不同,它的资料基础没有那么好,故事大家都很熟悉,也没有什么可深挖的地方。作者在这种情况下,抓住的不是细节性的东西,而是从大处着手,从人物的命运主线里,挑起最能拨动人心弦的那一根来。更妙的是在这根弦上,能拨动出的音乐,不只一种。就这两方来说,虽然各抱各的委屈,小女子拨动的是一曲闺人怨,上将军拨动的却是一曲英雄愁。两下里不求声高气壮,但求传达给正确的人。此法也类似于所谓弃大路,走窄路,适用面恐怕不大,欲学者,需把握好作品的整体格调,免得流于轻佻。
三、洗尽铅华
诸葛亮(老雨)
一身兼将相之才,六出竟无功,勘叹同时多俊彦;
两表为古今所重,三分未竭智,原凭余力事辞章。
意料之外,情理之中。这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人物最不好写。想来圣人的优点是相似的,只有凡人才各有各的缺处。看此联我们心中不由得会产生疑问,诸葛亮是这样的吗?仔细想想,还真是这样的。那个高大全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需要与同时代俊彦竞争的一个凡人,对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个凡人。作者把人物身上的铅华洗去,让他素面朝天的来与大家相见,比在铅华上多添几笔,好像更能动人。需要强调的是,诸葛亮身上本来具有悲剧性的东西,如果把他写成一个悲剧性的圣人,也还在意料之中,但是再退一步,把他写成一个悲剧性的凡人,与读者心中的原有形象比起来,这个落差就更大了,真有一种跌落的感觉。大概这样也是玩出了心跳吧。
四、簇聚为宝
唐伯虎(林南)
天助清狂,竟许其谢公屐、江郎笔、刘伶酒;
世知寂寞,故佐以祝枝山、文征明、徐祯卿。
放旷跳脱,别出心裁。此联完全抛弃了叙述议论兼情感抒发的套路,单纯的打外围,是以奇兵制胜的典范。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喜好,嗜欲,也要看看他交往的朋友,这些作为证据往往更说明问题。他是个怎样的人,就让这些来说话吧。真可谓事半功倍。那么谁没有几样嗜好,谁没有几个像样的朋友?这法子,模仿起来岂不简单了?所说的“学”,并不等同于模仿,模仿只是它的初级阶段,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阶段,一直在模仿,最终什么也超越不了。这联或许会给很多人以启迪,我相信是在思维方式上面的,而不是在储以备用方面的。
五、旁敲侧击
石达开(卷子)
李陈曾左,独钦此一人,岂仅才推天国首;
川广黔滇,均传王不死,果然望重庶民心。
不着猛力,巧破千钧。写石达开,内容会很丰富,倘若正面描写会是个什么样子呢?不好猜测,豪雄一类的人物,很容易写得“疲劳”。一方面作者作多了,会疲劳,读者看多了,也会疲劳。你以千钧笔力去写雄豪,他也还是雄豪,不见得出力就能讨得好。可以适当的做些调整,比如像这样的侧面描写,脱去千钧重力,全从侧面入手,旁敲侧击,让读者听鼓听音,既达到了目的,又能给人一种轻盈、清新的感觉,是个不错的办法。
六、牛鼎煮鸡
黄巢(鸠竹)
砺剑胆张,谋国义张,看雄豪异帜,陈李王黄,等是呼均贫富;
食人心丧,屠城仁丧,笑魔魍同伦,刀兵水火,乃所谓救江山。
看见这个题目的当时,想写的是一个农民起义英雄,但是深入的了解这个人,就觉得不能写得那么简单。许多人都是有脸谱的,课本里的印象,传说中的印象,以及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印象,究竟哪一个更接近事实?听闻有一个宗旨,不管你信什么,写出来的东西能自圆其说就好,这是于为联者多么有利的一条。所以在立意上不妨大胆一点,在议论上不妨深入一点,或许能有意外收获。此联要说方法,我把它叫做淹埋法,把一个人的个性淹没入这一类人的共性中去,以求得更广阔的视野,更有力量的说论。又好比用一口大锅,煮这一只不大的鸡,鸡还是鸡,但放在这口锅里一煮,就有了大锅鸡的味道了。此乃鄙人雕虫小技,聊做献曝吧。
七、夸大其辞
纳兰(林南)
天公到底厚苏辛,拘先生五百年,才教入世;
妙手顿时翻格调,使我辈千秋后,不敢言词。
痴言癫语,性情至上。这里的夸大其辞,并非贬义,其实该叫做夸张。不要说吟诗填词了,就是日常说话,适当的夸张也能起到令人耳目俱张的效果。要说运用夸张,倒也不难,难的是运用高妙。本联上下联都用了夸张,对比起来看,上联显然比下联要好,明明是个假说,却能使读者毫不犹豫的接受,并且还要回头点赞。下联因为据实的成分比较多,夸张起来也没有上联那么戏剧性,感染力上就减弱了一些。诗人之语,可以痴,可以疯,可以明知而故作不知,一切皆在寄托作者的性情,性情是真的善的美的,动人的,依托于什么形式便不作计较了。“夸”之旨意在于“张”,能达到比较好的“张”的状态,是“夸”的本事。需要注意的是,夸大其辞,写出夸大其实的效果就不妙了。
八、传神写意
唐伯虎(衣衫不整)
酒国江山皆画稿;
桃花冠佩亦仙侯。
概况包举,妙手传神。初学者多爱制七字联,每每告之七字联不易作,总会有人疑惑不解,究竟能有多么不易作呢?如果都能写到这个程度,那就是易作的了。写人物用短短的十四个字去概括,需要抓住最重要的东西。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呢?是他的功名?事业?抑或情感?以这个例子来说,抓住的是他的“神气”。神和气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,如何能抓得住呢?第一,人物本身具有的精神特征和外部形象特征具有“神气”。比如写个温婉的淑女,“神气”肯定是不好抓的,写孙悟空,就应该是比较好抓的。第二,作者对人物内外部特征的认真揣摩和提炼。这需要作者自己下一些功夫,同时也要看作者的敏感程度。当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去抓“神气”,但是写人物重“神”,跟其他艺术种类一样,一但做到了传神,形象就会跃然纸上,所有一方面可以考虑怎样来概况他的生平,一方面可以考虑怎样去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,我觉得后者更重要。
九、假以闲口
曹操(老雨)
我公乃不世出之雄,政余试作四言诗,独承风雅;
人力有不可及之事,天令未成一统业,岂在孙刘。
收放自如,不着痕迹。据说很多影视演员都喜欢演曹操,不世的奸雄,性格多面,创作空间很大。联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戏剧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呢?私以为是有的。作者在写作过程中,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,总会有主观因素时刻在影响着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每个作者都可以代表一个人物,以这个人物的口吻来发声说话。而每个人也都可以假定自己是另一个人物,以他的口吻来发声说话。那么一个人可以演绎很多个人物,一个作者,就成了一个演员。这为我们提供了多少种可能性?此联就可以看做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。这样做的好处,可以从特定的角度去看问题,表达观点,同时可以规避一些不想涉及的问题,即能避重就轻,又能举重若轻,一石两鸟。学此法一要把握主题人物,二要把握假定的人物,可以通过一个联过足戏瘾了。假谁之口比较好,隐士,僧道,渔父,村夫?,总是那些看得破的人物比较占优。
以上各法无优劣之分。我们平时看到的好联当然不只这些,由于个人精力有限,不能一一为大家言尽,更多的是期待大家自己去探讨,平时看到的好联不要轻易放过,认真研究它,博采众长,久而久之,相信一定不无增益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